2. 行為習慣不良型
老師出招:你若屢教不改,我就屢敗屢戰
吉林省永吉縣口前鎮第一小學校的潘巖老師,接手新班時發現了這樣一個學生L:
·開學第一周,他的作業忘帶了三次;
·上課常常嘩眾取寵“制造轟動”;
·時不時地就會捉弄同桌的女生。
開學之初就有種種“劣行”,據上一個班主任講,任你每日話春秋,他依舊我行我素“顯神通”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,潘老師咬咬牙,一定要降服他!
第一招:搬出“師威”,“高壓”打擊。一開始,只要L犯錯,潘老師就嚴厲地批評,這一招取得了完美的效果。可好景不長,L越來越頻繁地用他的任性來挑戰老師的耐性,背地里還說老師怎么年紀輕輕就成了“滅絕師太”。第一次交鋒,治標不治本,潘老師失敗了。
第二招:就不信你沒有優點。在L又一次犯事的時候,潘老師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用三塊糖果教育欺負同學的學生的故事。于是她讓不經同學允許強行換座位的L下課后去辦公室找她。
L如約而至,潘老師說:“別緊張,你能來找我承認錯誤這一點值得肯定,說明你是誠實的。第二,雖然你換位了,但并沒有隨便說話,影響課堂秩序,這一點也值得肯定。”
L顯然有些意外,過了一會兒,扭捏地說:“其實是我好哥們沒有帶絲網花工具,我怕沒人借他才串座位的。我不是故意的……”聽到這里,潘老師立刻說:“這一點你做得也很好,證明你是一個重感情、講道理、是非分明的好孩子。”L很吃驚地看著潘老師,潘老師適時保持沉默,但是眼睛里充滿了鼓勵和認可。潘老師能感到他的抵觸和戒備在一點點消失。
然后,潘老師又柔聲細語地問道: “《弟子規》我們都背過,‘步從容’的下一句是什么?”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身體,然后紅著臉說:“立端正……老師,我知道怎么做了,以后絕對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事了。”潘老師心里樂開了花,這可是L第一次在她面前低頭。
第三招:乘勝追擊,養成好習慣。針對L常常不完成作業、丟三落四的毛病,潘老師與他媽媽溝通,細致了解他的成長經歷。原來他的父母因工作常常出差,爺爺奶奶對他嬌慣不已,才讓他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。父母教育孩子又常常用“再不聽話看老師怎么收拾你”來恐嚇他,潛移默化中,他早就把老師當成了“假想敵”。于是,潘老師給他媽媽開出了藥方,治本加鞏固——30天一“療程”:每天打電話給她核對L的作業,保證有一位家長監督他及時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,同時在學校里,抓緊一切機會向他表示肯定和愛。
在家長30天的嚴格監督和潘老師放大優點的“刻意表揚”下,L漸漸地開始本分了,作業也可以按時完成了。一個月后,潘老師和L順利地“化敵為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