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青春期及心理問題型
老師出招:忍不住要打他時,就擁抱他
青春期是一個放大鏡,小時候感覺還只是小毛病,一到青春期由于身體力量的壯大,又有荷爾蒙加持,破壞力成倍增長,頑皮就變成頑劣,討人厭就變成讓人怕。
常熟市實驗中學的張陽老師,曾帶過一個學生G,是家中獨苗,從小被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無限寵溺,性格固執、任性、自私,從小學就一路欺負同學到高中,頂撞老師、違反校紀校規更是不在話下。
為了轉化G,高老師首先對他進行家訪,了解他從小的經歷和個性形成原因,從而制定出自己的輔導策略。
首先,找到突破口,突破心理防線。家訪中得知,G雖偏激霸道,但很孝順他的奶奶。于是高老師找了一個時間約G談心,拿出他奶奶的健康檢查表說:“現在你奶奶身上的病都是心里不舒服造成的,她最疼愛的人是誰?最擔心的人是誰?如果希望奶奶長命百歲,你覺得該怎么做呢?”G嘴上沒說什么,眼里卻強忍著淚水。
第二,忍不住要打他時,就擁抱他。G脾氣暴躁,行為偏激,一言不合就會和同學動手,沖老師叫囂,每當這時,高老師都不會立即批評他,而是攔住他,把他拉到辦公室,給他倒杯水,等他冷靜下來,再輕言細語地和他講道理。
第三,讓他學會欣賞自己。沒有哪個學生不希望自己成績好,G也不例外,但他提不起學習興趣,又缺乏堅持的毅力。高老師了解到他喜歡讀名人傳記,就讓他每周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一個名人故事。這給了G很大的自信和學習動力,慢慢地他竟然愿意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了。
第四,幫他重建親子關系。G的個性很大部分是父母缺位造成的,他心里也一直對父母不滿。高老師家訪之余,就利用家校溝通本,和G的父母聊孩子在學校的進步,督促他們花更多時間關心孩子,同時教育G體諒父母的苦衷,主動和父母溝通。一個學期后,G的爺爺在家校溝通本中寫到:“孩子終于愿意和我們講講學校里發生的事,突然間感到孩子慢慢變得懂事了,這真讓我們高興,謝謝您。”